- 活動標題:眼見不為實
- 活動類型: □ 實驗 þ 觀察 þ 實作
- 適合年齡: þ 全年齡 □ 歲以上
- 活動內容簡述
以互動提問的方式,邀請與會的觀眾,觀察現象,並深入探究可能的原理與機制。
-
運用原理和操作步驟
1.消失的硬幣:
還沒有加水之前,銅板的影像可以經由折射傳達到杯子外。加了水之後,由於水的折射率大於空氣,使得銅板的影像光線到達杯壁時,入射角變大,造成「全反射(total reflection)」,亦即只有反射,沒有折射問題。因而光線只反射到水面上,從杯子外邊就看不到杯底的銅板了。
2.黑貓變白貓:
當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,全部的光都反射回到第一個介質,無法進入第二個介質,此種現象稱為全反射,由刻卜勒於1604 年時首次觀察到。 現在我們可以解釋黑貓為什麼變成白貓了。 將塑膠袋放入水中,從卡片反射的光由袋中空氣進入水中時產生折射。
3.轉頭恐龍:
由於恐龍的頭部製作成凹進去的形狀,在看成凸出來的情形,則在不同的位置,仍然可以看到恐龍頭部與鼻子。換言之,製作成凹凸是為了在不同角度,還是可以看到恐龍頭部,而形成轉頭的視覺錯覺。
4.海市蜃樓:
利用鏡面的多重反射,將底部的物體影像,聚焦在上蓋之上,神奇的模擬出沙漠中海市蜃樓的幻景,讓大家看得到,郤摸不到它。
5.彎曲的雷射光
利用光的折射與全反射現象,讓雷射光在水中彎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