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台北科學日
8 音浪太強
  • 適合年齡/ 老少咸宜
  • 所屬單位/ 麗湖國小
  • 指導老師/ 吳杏惠、許倖甄、陳政宇
  • 類別/ 物理
  • 攤位位置/ 
  • 備註/ 

  • 內容簡述:

      透過認識聲音形成的原因,以「聲音能聽得見也能看得見」為主軸,利用音叉碰水形成水波、製作雷聲筒,讓學生透過實作發現聲音、製作聲音。

     

    活動流程:

    一、認識音波

      1. 觀察波

    敲擊音叉聽到聲音、放入水中,觀察放入水中的霎那引發的水紋傳遞現象,甚或濺起水花的大小,並仔細觀察波紋的傳遞方向、距離與時間長短。

      1. 哪個音叉的波紋比較大

    敲擊不同大小的音叉,或用同一個音叉敲擊大小力、放入水中,觀察水的震動波紋或濺起的水花大小,來比較音波的差異,不同大小音叉互敲後放入水中,觀察波紋比較粗細。會發現重量大的引發的震動能量較大,引發的波紋較粗。

     

    二、製作雷聲筒

      1. 引起動機

    搖動已經做好的不同大小的雷聲筒,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好奇,並讓學生可以自行操作。提醒學生注意式哪裡發出聲音? 提醒學生那裡造成聲音的不同?

    雷聲筒(實作)

    1.  
    • 在塑膠片上畫出適當大小的圓(比較PVC管的管徑)
    • 剪下畫好的圓
    • 使用圖釘在塑膠圓片中間打一個小洞
    • 將彈簧鎖進小洞裡,至少鎖進五圈
    • 將塑膠片用膠帶黏貼到PVC管上密封底部
    • 調整彈簧長度與間距大小
    • 邊調邊搖一搖聽聽看,雷聲筒的聲音有甚麼改變?